【日本“地沟油”去哪儿】-相聚福冈

分享

【日本“地沟油”去哪儿】

20140612-082459-30299897.jpg
日本只有废弃食用油,没有“地沟油”概念。

这个国家饱受地沟油祸害的历史传言是“躺枪”。

日本治理废油的模式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但却治不了中国特色的地沟油。

日本也有地沟油?

当中国人为地沟油问题焦头烂额的时候,出现了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1960年代日本也有地沟油。更具体的描述是,当时日本的无良商人把地沟油直接贩卖到了台湾人的餐桌上。

这一提法最早出自一位旅日中国学者的博客,被广泛引用之后,政府部门也采信了。2010年8月,有关部门在解读地沟油管理政策时指出:“据了解,美国、日本等一些国家在历史上也一度出现餐厨废弃物和‘地沟油’回流餐桌引起的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

所以,当几家中国媒体2014年3月受邀赴日采访环境和食品安全问题时,很自然地会问:“日本是如何解决地沟油问题的?”

“废弃用油还能炸天妇罗(日本传统油炸食品)?”在听懂何谓地沟油之后,日本人的嘴通常会变成“O”形。当听到“贵国也有过地沟油”时,对方连连摇头摆手,表示闻所未闻。

很快,即将接受采访的日本食品安全委员会、厚生劳动省等部门也听说,有一帮来自中国的记者,正在四处打听日本的地沟油去哪儿了。最终他们商定,统一由环境省来辟谣。

“我们仔细查看了历史文献,没有查到与地沟油回流餐桌有关的记录。”2014年3月5日,日本环境省地球环境局国际合作室研究员大谷孝幸非常严肃地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把废弃油做成食用油,成本太高,不可能存在这样的生意吧。”日本东京港区清扫工厂(负责垃圾回收和焚烧)厂长平田宏记从专业角度分析道。

“说日本地沟油卖到台湾可能是个误读。”日本环境省专职负责中国环境问题分析的染野宪治给出了另一种可能。1968年3月,日本发生米糠油事件。一种名为多氯联苯的化学物质混入了米糠油中,中毒者高达1.3万人。相隔11年后,台湾再次上演类似的悲剧,史称“台湾油症事件”。

“不知道是不是这两个事件让人们产生了联想。”染野宪治说,“不过如果细分的话,日本和中国台湾出现的情况是生产环节的失误,而中国的地沟油问题是非食用物质回流。”

采访一圈下来,中国媒体遗憾地发现,日本并不是想象中那个知耻而后勇的典型,地沟油问题也没有可以因循的历史沿革和国际惯例。

日本没有“地沟油”概念

不过,同为习惯煎炸煮炖的“高油耗”国家,日本处理废弃油的经验也值得中国借鉴。

据日本全国油脂事业联合会统计,日本每年消费的食用油总量在237万吨左右,这个数字约是中国的1/10。由此产生的废弃食用油约为45万吨,其中35万吨来自餐饮业和食品加工企业,其余来自普通家庭。

在处理废弃用油问题上,日本奉行地方自治,并没有大一统的解决方案。

“东京有23个行政区,每个区的处理方式都不一样。”平田宏记介绍了处理废弃用油的“东京模式”。在东京,有10个区统一回收废弃用油,然后委托一家名为“染谷商店”的公司处理,这家公司1993年首创了将废弃食用油转化为生物柴油的技术。其它一些行政区则把废弃用油当做可燃烧类垃圾处理。

“一般家庭不会把废油倒进下水道,所以日本也没有‘地沟’的概念。”在东京生活的平塚缘女士说。作为家庭主妇,她会从药妆店购买一种食用油凝固剂,这种粉末状的化学物质可以把废弃油转化为固体,便于垃圾回收。如果油量不大,一般家庭会直接用报纸吸附。

“如果只是把油随意装在瓶子里或塑料袋中丢弃,会被社区的其他居民鄙视。”平塚缘笑着说。

最终这些废弃油会和其它可燃垃圾一起用于焚烧发电,以港区清扫工厂为例,该厂每年发电量为800万千瓦时,够大约两万个日本普通家庭用一年。

就处理废弃油而言,“京都模式”在日本被视为典范。

自从1997年签订京都协议书之后,日本京都市就开始统一回收废弃油脂,通过与甲醇反应降低其粘性和着火点,从而转化为可被柴油车使用的燃料。

京都市政府提供给南方周末记者的材料显示,截至目前,京都市共有136辆垃圾车和93辆公交车使用这些燃料,每年消耗量为130万升,每年因此减少3200吨二氧化碳排放。

油菜花项目是一个由日本NGO主导的循环经济项目,其重点项目之一使用废弃的食用油制作肥皂,这通常也被用作帮助日本残疾人的福利项目,也是废弃油的出路之一。

日本模式难治中国特色

随着地沟油问题在中国日益突出,废弃油处理已成地方政府首抓的政绩之一,中日合作也早已被提上议事日程。中国的嘉兴、青岛、贵阳、西宁等城市都已经与日本相关机构签订了城市典型废弃物循环利用试点项目。

不过有时候,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上海是国内最早将餐厨垃圾处理纳入管理的城市。2009年,中石油旗下的中油洁能与日本大器株式会社共同投资3800万元成立了上海中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成为上海市政府指定的处理餐厨垃圾的企业。

然而3年后,日本大器便与中油洁能签订了股权托管协议,退出了管理。

“当时日方退出的原因,一是原料油短缺,二是亏本,日方觉得使不上劲。”上海中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杨建斌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在杨建斌看来,中日的原料油质量也存在很大差异。日本的废弃油就是煎炸老油,类似麦当劳、肯德基炸完薯条的废弃油脂,相对来说,质量稳定,处理工艺简单。而中国的地沟油,是经过隔油池流入地沟的那种废弃油脂,酸败严重,处理起来成本较高,工艺更复杂。

此外,谁支付运输回收的费用也是问题。在日本,餐厨垃圾是由食品加工企业付钱。在中国正好相反,反倒是回收企业要付钱。有时候如果出价没有油贩子高,原料还会被截走。

上海绿铭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供销部经理陈祚算了一笔账,2013年,上海地沟油回收价格每吨4100元,加工成本每吨2000元左右,而终端生物柴油价格在6700元左右,考虑到加工后20%的损耗量,基本上只能保本。他把国内地沟油处理的困境归结为“回收价格高,加工成本高,销售价格低”。

“其实日本也一样,处理废弃油也是高成本、低收益。”染野宪治认为,京都模式的成功依托于政府主导的统一回收和终端产品采购。

近年来,中国针对餐厨垃圾处理也出台了运输补贴、消费税减免等优惠政策。对于已经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来说,处理地沟油的政策、技术和资金都不是问题,但日本仍有一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值得关注。

——在日本,环境部门会印发大量的宣传手册,组织市民参观废弃用油处理企业,加强市民的资源再利用意识,社区里光垃圾分类的垃圾桶就有9个。

——在东京,染谷公司规定,凡把废弃油装在塑料瓶里送到该公司达10次者,便能成为位于福岛县只见町的一块3.3平方米树林的拥有者。

——在京都,市民、企业和社区结成的“社区垃圾减量推进会”,在志愿者的帮助下,设置回收容器,以实现对家庭用油的定期回收。京都的一些公交车上也写着:“此车使用生物柴油作为燃料,请大家踊跃回收炸天妇罗的废油。”
正如京都市政府在总结17年来回收废油的工作时所言:“这是一场最生动的环境教育”。

(0)

本文由 相聚福冈 作者:janson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

热评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