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和日本文字的前世今生-相聚福冈

日语学习

汉语和日本文字的前世今生

日本,中国历史上称其为“琉球”、“东瀛”,日本岛又叫琉球岛。为何叫琉球、东瀛那?中国民间有这么一则传说。秦朝时期,吕不韦和王后赵姬通奸,后被秦王赢政赐死。其实吕不韦并没有被赐死,而是悄悄被流放。因为秦始皇赢政知道了他和母亲赵姬通奸之事,知道吕不韦是自己的生身父亲,知道自己的王位是怎样得来的,所以他并没有赐死吕不韦和赵姬,而是将他俩和他们后面所生的两个弟弟一起流放到东海的一个岛上。秦统一六国后,六国许多不满秦王赢政的顽固分子都被他流放到这个岛上,这个岛慢慢被称为"流囚岛",意思就是 流放囚犯的岛屿。因为囚字不吉,慢慢的改称为"流球"岛。吕不韦曾是秦国的相国,他也嫌"流球"这名字不好听,改名"东赢",古代有东主之说,东就是主的意思,暗意自己还是秦王赢政的父主。吕不韦将自己的姓`吕`字双口组成`日`字,再以自己本来就是秦王赢政的生父一意取一个`本`字组成`日本`,这就是日本的来历。

上面所说也许是国人意淫的传说。今日日本考古学证据则表明,古代的日本除了原住民外其他是由中国和朝鲜及东南亚跟东北亚迁徙来的各民族融合演变而成的,到日本弥生时代时期,伴随着自中国和朝鲜人的移入,出现了陶器、铁和铜器,还出现了成块的水田,日本才进入农业社会。那么“日本”到底是怎么来的哪?

中国历史的三国时期,中国人使用倭去代表日本,例如后来称其为“倭寇”,今日年纪大的闽南语使用者,也会用“倭国”(Ue-kok)指代日本。由于“倭”字有“矮”的意思,因此在汉字传入日本以后,日本人于日语中同音(わ)的“和”去代替“倭”。并用汉字“大和”去表写日语的やまと,并用“日本”表写ひのもと,日本的大和文化,也就是这么来的。后来日语中转用音读去读“日本”,转变成今日日语中常用的にほん(Nihon)和にっぽん(Nippon)。“日本”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迟至公元7世纪末,《二十四史》中的《旧唐书》记载了日本人由于不喜欢“倭国”的名称,因此将国家的名字改作“日本”。而在公元8世纪的《史记正义》中又有另一说法,指武则天命令日本将国名改作“日本”。日本首次在西方文学中出现在《马可波罗游记》中,马可波罗将日本记作Cipangu,相信马可波罗纪录当时了中古汉语(或当时的吴语)中“日本”的发音,即使现代的上海话(吴语的一种方言)仍然将日本读作Zeppen [z??p?n]。在当今的日语中,“日”字单独发音时读作にち(Nichi),而“本”则读作“ほん”(Hon)。当两者连读时,日的“chi”音会变成一个短暂的停顿(这是中古汉语中入声的痕遗),而声母“h”则可变成“p”,因此“日本”有“にほん”和“にっぽん”两个读法。不管怎么说,“日本”这个名字还是中国人给起的,这个日本说什么也撇不掉的,就像父亲给儿子取了一个名字叫狗蛋,儿子觉得不好听,就把狗蛋改为GOOD而已。

中国与日本交往的最早记载在中国东汉时期,隋唐时期交流达到高峰,隋唐时期日本不断派遣遣隋使和遣唐使来华,积极学习和吸收中国文化。整个古代史,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传播都是单向传播,即由中国传入日本。中国古汉语中找不到任何由日本传入中国的词汇,而外来语主要只有从印度传入的佛教用语,如“世界”一词(三千大千世界、如琉璃世界)。

日本学习和引进中国文化最重要的就是从中国引进汉字,从汉语借用了大量的汉语词,这些词到达日本,日本人逐渐能灵活使用汉字后,也开始创造一些新的汉语词。“汉语词”,指以源自中国古代发音读出的词,与现代汉语音可能有相当落差;相对的是“和语词”,是日文自古而有的词汇(但多半也训以汉字,故汉字词不见得是汉语词)。二者融合衍生的就是和制汉语,或者叫日制汉语,这些词主要出现在日本幕末之后。由日本自创出来的汉词,多数来自对西方词语(英语、法语、俄语等)的翻译,有些日制汉语是因应翻译而新创的语汇,有些则是中文古文中既存,但被赋予现代的意义的词汇。我们现在使用的诸如“电话”、“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干部”、“艺术”、“否定”、“肯定”、“假设”、“海拔”、“直接”、“警察”、“杂志”、“防疫”、“法人”、“航空母舰”等都是属于和制汉语日语,并不是所有日语中的“和制汉语”都在现代汉语中通用,如“介错”、“怪我”、“油断”这类和制汉语词都没有进入汉语。

(0)

本文由 相聚福冈 作者:janson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

热评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