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为何”怕给别人添麻烦”?-相聚福冈

走进日本

日本人为何”怕给别人添麻烦”?

6月15日巴西世界杯第三比赛日最后一场比赛打响,日本队1-2落败“非洲大象”科特迪瓦。虽然日本队首战落败,但日本球迷赛后清理垃圾的行动却赢得了一致称赞,与其他国家的部分球迷怒踢座位扔掷杂物形成鲜明的对比。那么,日本人为什么会主动捡垃圾?他们怕给别人添麻烦的心态是如何养成的呢?

日本的责任感教育:"不给别人添麻烦"是第一准则
与大多数中国人“别给自己找麻烦”不同,“不给人添麻烦”是日本人的第一行为准则,这句话出现在给小孩学习的《社会生活教育》第一章第一节。让别人不快、让别人担心、让别人操心,都属于“给人添麻烦”的范畴。在日常生活中,日本人最爱说的一句话是,“抱歉,给您添麻烦了”。

日本人在地铁里看报纸,会将报纸折成四分之一大小再看,怕会妨碍到他人;

日本人在公共场合接打电话,都是轻声细语的甚至捂着嘴,怕会影响到周围的人;

日本的地上很少看见痰迹,日本人一般吐在纸巾上扔进垃圾桶,不随地吐痰被认为是尊重他人,不给社会添麻烦;

日本人用一次性筷子,是上下纵向掰开,而不是左右横向掰开,怕碰到旁边的人;

在日本的学校里,吃完饭的碗筷和牛奶瓶都是自己收拾放回规定的地方,再小的学生也是这样。

日本的许多老人每天早晨不是到公园锻炼身体,而是拿着小夹子到处捡垃圾,为的是让自己的城市美丽起来,不给国家添麻烦;

日本临街的商铺、住户,每天早晨都会打扫临近的街路,甚至帮邻居打扫卫生,为的是让整个街道明亮起来,不给城市添麻烦;

日本的环卫工都是早晨三四点钟起来打扫,五六点钟撤退,为的是在大家都上班的时候不抢道、不扬灰,不给别人添麻烦……

日本人经常会连自己站着不动都时刻担心会不会给人添麻烦,“啊我会不会挡了别人的路”,“啊我站在这里会不会让人认错把我当成等他的人,然后他过来和我打招呼,结果我说我不是他要等的人,于是就浪费了他的时间”,“啊这样真是会给人添麻烦,好不安好局促”。(而中国人在同样的场合则不会有任何多余的脑补,“我站在这里,难道还有错吗?”)

地铁里有优先座位,一些日本人宁愿不去坐,也不愿意等有需要的乘客出现之后让座,他们会考虑,“啊如果我坐下了然后又来了一个真正需要坐下的人,我还得站起来让他来坐,他还得侧身让我走开,然后坐下之前说不定电车就开了万一摔一跤怎么办”,“啊这样真是会给人添麻烦好不安好局促”。(而中国人在这样的场合则不会有任何多余的脑补,“又没有法律规定优先席就不能坐,大不了到时候让出来就行了,难道还有错吗?”)
不得不提的是,垃圾分类在日本尤其细致,堪称全球典范。事实上,日本人从小就被灌输垃圾分类的理念。日本街道极少安放垃圾桶,据说是为了防止犯罪分子放炸药。所以垃圾都要带回家扔,也因此日本人有随身带塑料袋装垃圾的习惯。日本许多公寓是共用垃圾箱,这些垃圾箱分放不可燃垃圾、塑料瓶的盖子、塑料饮料制品、玻璃瓶和铁罐、塑料制品垃圾,以及专门放厨房垃圾(含有水分的垃圾)。而日本对于垃圾分类处理的细致程度,在处理塑料饮料瓶上可见一斑。首先要把塑料饮料瓶盖子扔掉,再把包装纸放到塑料制品垃圾里,瓶身用水涮一下,踩扁扔进塑料饮料制品垃圾箱。学校里的分类会更细致,铝制品罐和铁制品罐也是分开的。
一位住在日本的朋友说,她在家里就需要把垃圾分成6类,然后按要求丢弃。有一次,她把垃圾分错了,那垃圾袋上贴着她的名字竟在垃圾点摆放了好几天,想必,这是日本教育那些“马大哈”的一种办法,而且,我们得承认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从那以后,那位朋友再也不敢把垃圾分类当成是小事一桩了。据说,日本有些地区甚至对不按规定处理垃圾的人进行曝光,在电视上播放。

总之,日本人已经把“不给人添麻烦”发挥到了蛇精病的地步。

文化土壤:集团意识和内向隐忍的性格
日本人的集团意识和从众心理很强,如果其中一个日本人的某些行为和大多数人不一样,他就会觉得很丢脸,会被看作是“异类”,大致可以理解为大多数日本人都是“标准化产品”。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但这次地震并没有引发混乱,受灾的日本国民仍然保持着秩序井然让各国记者称赞。

“东京街头尽是步行回家的人群,仿佛数百万人都一起走上了街头,但都自动列队默默前行,秩序井然,毫无喧哗,我在开车,路上塞车,但也毫无喇叭声,眼前的一切,仿佛是部场面巨大的无声电影。”

“几百人在广场避震完毕,整个过程,无一人抽烟,服务员在跑,拿来一切:毯子,热水,饼干。所有男人帮助女人,跑回大楼为女人拿东西,接来电线放收音机。3个小时后,人散,地上没有一片垃圾,一点也没有。”

地震使得食品也很匮乏、汽油供应紧张,这个现象不仅是日本的东北部受灾区,就连三重县这样的南方城市为了支援东北也是面临着汽油受限,超市食品不足的问题。但日本人仍然很有序的排队购买,哪怕知道排到自己的时候可能会售空。记者问日本民众这是不是源于相信政府会给予及时的供给?他们回答说不是,其实就日本人而言对政府的信任感也是有限的,但是从小就被教导不要给别人添麻烦,如果自己买多了或者抢了的话别的家庭就会因此受到影响,当然这么做的人也会被大家所排挤。
 

日本人不轻易表露自己的悲哀,反而对因自己的悲哀而让别人担忧和牵挂表示歉意。在大地震中,如果家人朋友遭遇不幸,日本人通常也不会号啕大哭,只是默默承受了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当有人获救时,代替“谢谢”说 “对不起”的人也不少,对他们来说,比起感谢,给别人添麻烦的心情更多。

早些年,伊拉克三个日本左翼义工被当地安拉斗士绑架,日本政府出面解救后三人回国。结果三人回到日本后没有得到同胞的抚慰,反而是全日本口诛笔伐,责怪三人给全日本带来了麻烦。三人中为首的高远菜惠子女士向全体日本同胞谢罪:让大家担心了,给你们添了这么多麻烦,实在对不起。我的贱命实在不值得连累大家。

“怕给别人添麻烦”还表现在日本人内向隐忍的性格上。

日本人到医院看病人基本上不会说我是特地来看你的,就算是特地来看病人也会说“有事路过此地顺便看看你”,就是怕病人感到麻烦了别人;“伤员”日语的汉字表述是“怪我人”,闻字生意就是因为我的问题,给大家添麻烦了,日本人就是这样,以给群体添麻烦为个人耻辱。

日本服务业是全世界第一的,他们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顾客就是上帝。其实他们也是非常生气的,尤其是遇到不讲理的顾客,内心非常恼火,甚至恨不得骂不讲理的顾客,但是他们忍耐力非常强,只是下了班后,他们就会喝酒或找人发泄一通。

日本人信赖等级制 讲究“各得其所,各安其分”
日本是一个对秩序、等级制非常非常信赖的国家,就好比我们对自由平等的信赖一样。日本人对等级制的信赖建立在对人与其同伙以及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所持的整个观念之上,他们很讲究“各得其所,各安其分”。
大多数日本人都不想欠别人的,如果麻烦到了一个陌生人,日本人会有较大的心理负担,会不舒服。哪怕是一支烟,如果与递烟的人过去没有交往,那就会感到不舒服。所以日语的“谢谢”会五花八门:如果遇到上述的递烟这种情况,日本人会说真过意不去;顾客去商店,是顾客对商店的恩情,这时服务员会说:谢谢啊,这可真太难得啦;走在大街上东西掉了,别人帮你捡回来,或者问路,被帮助的人会说:对不起哈(就是常见的“思咪嘛塞”了),这时被帮助的人的心理活动是:“爱玛,这个好心的陌生人帮助我了,真烦,我们又不认识,该怎么报答他!唉,跟他道歉吧,不然我实在过意不去”。

由“怕给别人添麻烦引发的”日本怪现象
冷漠的日本人?
日本人往往被人认为冷漠、缺乏人情味,而中国人往往热情洋溢——中国人群里的”你的事就是我的事“这种情景在日本是不可想象的,同时,中国人群里也很少会有”那些事情是人家的隐私,不要过问,会给人添麻烦的“的想法。在中国我们能很轻松的找人帮很多私人的忙,虽然嘴上也说”真是麻烦您了“,但双方都不觉得有什么不妥而把事情办下去。而在日本,找别人帮私人忙的事情基本上不会成功,而且日本人会觉得这非常不符合常识——也根本不会有人找别人来为自己的事情帮忙。

不给老人让座?

大多数去过日本的人,都会赞赏日本人的礼貌。但尽管如此,当他们看到日本电车车厢内,年轻人大大咧咧地坐着,老年人规规矩矩地站着时,还是忍不住心生疑惑:“日本人那么讲礼貌,为什么在电车里遇到老年人却不给让座?”

一位日本朋友说:即使你好心让座,但并不意味着别人就必须接受你的好心。有些日本人怕给人“添麻烦”,不愿意接受别人的人情,还有些日本人性格好强,不愿意成为“被照顾的人”。

在日本的电车上,让座现象的确比较少。在高龄化社会的日本,许多日本人对“年龄之老”有与中国人截然不同的认识。对于动不动就活到100岁的长寿日本人而言,60岁还真是个年轻得很的数字。难怪日本女作家宇野千代在年满88岁之后,才终于意识到自己已经“步入晚年了”。

所以,对于“不服老”、“不愿意给人添麻烦”且“不愿意被照顾”的一些日本人而言,在乘电车时,对方是否真正需要让座,若没有足够良好的心灵阅读技巧,有时的确很难做出判断。所以,在日本让座时,你绝不能像雷锋叔叔那样,从座位上激动地跳起来,殷勤地搀扶着对方的手,热情地说:“老大娘,您请坐。”这会令人悲痛欲绝的。在日本最好的让座方法是:你可以假装你马上要下车,扭头走到车门,或者干脆走去另一节车厢,总之你只需一声不吭地站起来,走开,将座位空出来就好。对方如果需要那个空座位,他或她自然会走过去坐下来。

(0)

本文由 相聚福冈 作者:janson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

热评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