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煮饭仙人”东北寻得好米,发愿“余生留在中国”-相聚福冈

分享

​日本“煮饭仙人”东北寻得好米,发愿“余生留在中国”

  日本“煮饭仙人”村嶋孟在黑龙江牡丹江宁安市用响水大米煮出“银饭”。图为村嶋孟遵循“铁则”用传统技艺淘米、浸泡后下锅。 

  日本“煮饭仙人”村嶋孟在中国煮出“银饭”的愿望实现了,他又公布了新的愿望,“希望余生留在中国”。

  像很多日本匠人一样,85岁的村嶋孟用了一辈子的时间专注做一件事:因煮得一碗好米饭,他在日本家喻户晓,被称为“煮饭仙人“。村嶋孟一家人在大阪经营半个世纪的食堂叫做“银饭屋下亭”,每天限量出售500份老人用古法亲手煮的“银饭”,必排长队,小店一开就是半个多世纪。在村嶋孟心中,普通的米饭叫做“饭”,只有口感香甜、粘度适中、凉了仍然好吃的米饭才堪称“银饭”。

  日本“煮饭仙人”村嶋孟在黑龙江牡丹江宁安市用响水大米煮出“银饭”。图为村嶋孟用“银饭”制作饭团。 于琨 摄

  半年前,村嶋孟来到中国,卢沟桥战争纪念馆参观时一场失声痛哭后,85岁的老人发愿为那段历史“谢罪”,“要到东北去,用东北大米煮出更多的银饭,如果能让东北农民因为我的米饭多挣一块钱,我就是幸福的”。

  5月30日至6月3日,村嶋孟踏上“东北寻米”之旅,先后来到中国优质大米产地辽宁省盘锦市和黑龙江省牡丹江宁安市,无论走到哪,村嶋孟都保持着在日本的习惯,每天煮一锅米饭。

日本“煮饭仙人”村嶋孟在辽宁省盘锦市用盘锦大米煮出“银饭”。图为煮饭前村嶋孟仔细选米。 肖欣 摄

  清晨取水、选米、泡米40分钟、用力淘米搓去外层影响口感的单粒淀粉,生米下锅,先小火,后转大火,村嶋孟寸步不离守在灶台前观察火候和米饭吃水情况……无论在哪煮饭,都几近“严苛”的要求使用土灶、自带的古法炊具,遵循煮饭步骤“铁则”。日本媒体曾描述说,灶台就是他的战场,村嶋孟像武士般守卫着稻米文化和传统技法。

  村嶋孟向中新网记者解释说,他守护的,还有妈妈用大锅为全家人煮白米饭时,香甜的味道,“因为经历过战争年代,经常吃不饱,一碗白米饭就是最幸福的记忆”。

  揭开锅盖的瞬间,记者在现场体验到一锅白米饭喷香四溢、米粒光泽饱满,凝神驻守在灶台前的村嶋孟,须鬓皆白,安静地专注于每一个动作,雾气缭绕中确有“仙人”之感。

  让村嶋孟惊喜的是,无论盘锦大米还是响水大米,中国大米的口感皆不输日本大米。经验判断得到科学仪器的验证,日本佐竹公司谷物分析专家带着全套专业仪器“米饭识味仪”同行,对大米和米饭的色泽、粘度、淀粉蛋白质含量等现场取样分析打分,东北大米均得到85分以上的高分,不输日本大米。

  日本“煮饭仙人”村嶋孟在辽宁省盘锦市用盘锦大米煮出“银饭”。图为村嶋孟与当地村民切磋煮饭技艺。 肖欣 摄

  老人的忘年交、商务部国际品牌管理中心主任许京透露,“煮饭仙人”来华其实还有前传。去年底,许京力邀村嶋孟来中国煮一次“银饭”。“这事为了谁?”老人问。“为了农民,能让他们多挣一块钱,这是个公益活动。”许京答。老人便欣然应允。

  许京向记者道破初衷,我们想请“煮饭仙人”一起做个尝试,能不能用工匠精神+科学方法在中国煮出“银饭”,用“品质革命”撬动长久以来由流通渠道和营销模式决定的“两头苦、中间甜”的市场格局?

  村嶋孟踏上东北寻米之旅前,还有插曲。“煮饭仙人要去中国,日本可能从此再无‘银饭’”的消息在日本不胫而走,一时间登门采访、劝阻者不断。”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村嶋孟在东北首次公开回应关注并宣布“转变人生”的决定,“未来我想留在中国,开始新的人生,用我们的双手煮遍中国最好的大米。“

  而据许京透露,村嶋孟和妻子、儿子已经在北京一处四合院内安家,在他的张罗下,院子里不仅依照日本的规格架好灶台,还摆起饭桌,不久“爷爷的饭局”将开张,分享“银饭”。

  “还要慢慢摸索适合中国大米的手法,为大家做出那种凉了之后也好吃的大米饭”,村嶋孟说,“虽然我已经85岁了,但煮饭这件事情,有生之年一定会一直坚持下去。”(完)

(0)

本文由 相聚福冈 作者:janson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

热评文章

发表回复